父母:是為了關心孩子
與孩子有意無意躲著父母不同,父母的出發(fā)點則比較一致,在微信等網絡上關注孩子,是不想錯過身在他鄉(xiāng)的孩子任何動態(tài),就像孩子在身邊時候一樣。
陳女士的女兒在武漢讀大學。以前想孩子的時候,就打電話給她。去年過年前,陳女士在女兒的建議下,買了部智能手機。
“女兒給我安裝了微信,還教我怎么用?,F在我隨時可以從朋友圈看女兒發(fā)的信息,知道她今天吃了什么,去了哪里,心情如何。我心里放心多了?!标惻空f。
3年前,趙先生的兒子畢業(yè)后留在杭州工作?!拔液退麐寢尪几鷨挝坏哪贻p人學著用微博、微信,添加了兒子賬號,哪怕他能在一天忙完了問我們一句‘吃晚飯了嗎’,我就特別知足?!壁w先生說。
專家:父母和孩子之間應該主動多交流
臺州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王圣農表示,微信朋友圈等網絡世界畢竟是虛擬的,與現實不一樣。年輕一代不應該過分沉迷其中,甚至產生依賴心理,這只會導致性格更加孤僻。年輕一代人的表達方式和父母那一代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在社交網絡上,經常會對自己的情緒進行夸張渲染,實際情況并沒有那么嚴重。但對于不知情的父母來說,他們就會認為孩子有很大的麻煩,所以才會評論甚至打電話。父母長輩的這種做法可以理解,“兒行千里母擔憂”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過度關注,一看見子女發(fā)狀態(tài)就打電話過去問,這就不可取了。
王圣農建議,父母要學會不要過度關注孩子,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而是要學會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不要單純地說教,要以平等坦誠的態(tài)度與孩子進行交流。作為孩子,也要理解父母的做法,孩子也有責任、有義務跟父母搞好關系。將父母屏蔽的做法不可取,要經常和父母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