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敏銳地察覺到這股傾向究竟想要否定什么。借考察南方之機發(fā)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并著重提出了“三個有利于”的標準。由此云破天開,民營經濟煥發(fā)出更旺盛的生機與活力。借這股東風,“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fā)展”的概念寫進了中共十四大的報告,“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憲法》修正案的重要內容。
對私營企業(yè)家這一新的社會階層該怎么認識,如何評價?又該如何對待他們?黨也給出了十分清晰的回答。中共十六大,確立了“兩個毫不動搖”的基本經濟制度,確認個體戶、私營企業(yè)主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鼓勵努力創(chuàng)造財富,提出包括資本在內的多種要素“按貢獻”分配的新分配制度概念,并最終將保護私人財產等相關內容寫進新《憲法》。 2005年2月24日,國務院出臺《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的若干意見》,即“非公36條”。這是共和國成立56年來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義發(fā)布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的綱領性文件。
200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在2217名黨的代表中,陳鋒、潘剛、梁穩(wěn)根、王健林等18位來自非公有制企業(yè)的代表格外引人注目。2008年3月3日,第十一屆全國政協會議開幕,在步入人民大會堂的2200余名新一屆政協委員中,有160多位委員來自非公有制企業(yè)。從出席黨的代表大會,到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作為新社會階層的一部分,民營企業(yè)家群體的社會地位、政治地位不斷提高。他們正在不斷塑造一種全新的形象。 “中國企業(yè)家的精神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得到了世界學者的認可。中國憑什么能發(fā)展到今天,境外學者認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企業(yè)家精神。”陳乃醒言道。
“可以說,可能連改革的設計者都沒有想到,中國民營企業(yè)家的身上會蘊藏著如此巨大的能量和生機。”劉建感嘆。
理性闡述罪與罰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知名民營企業(yè)家在一次大型的民營企業(yè)家聚會上向臺下聽眾說,我保證沒有行賄過,各位如果也沒有行賄過的話請舉手。結果全場遲疑地舉起了三只手。這時候主持人馬上插話說,剛才他說保證沒有行賄過,不相信這句話的請舉手。結果,在場的都舉起了手。
非公有制經濟進入發(fā)展快車道時,一批批私營企業(yè)聲名鵲起并雄心勃勃地介入國有企業(yè)改制,一批批民營企業(yè)老板躋身《福布斯》富豪榜。與此同時,也有一批批的民營企業(yè)老板被改革的浪潮“拍死在沙灘上”。他們當中——
霸氣:如禹作敏。人家說:你是土皇帝。他說:不,去掉土字,是皇帝。他貼出告示不參加黨代表、人大代表選舉,他要進村的公務人員一律亮證檢查。
瘋狂:如鄭樂芳。她是中國特色的虛擬金融的始作俑者,是金融體外衍生品的創(chuàng)始人。她認為無本之木可以結果,無源之水可以噴涌,市場經濟既然可以無奇不有,當然可以無所不為,最后她被槍斃了。